心臟病最新警報機制----【維康健康產品有限公司】

心臟病最新警報機制---

首頁 >心臟病最新警報機制---

心臟病最新警報機制---

心臟病最新警報機制 

 

國強,五十多歲,身材中等,不煙不酒,血壓和膽固醇水平正常,每星期跑步三次、每次半小時。卻在一次跑步中,他感覺前胸壓痛,突然心臟病發。

 

按上述的健康狀況和生活習慣,他沒有傳統所致的潛在風險因素,心臟病發機會理應很低,事實不然,這是否說明我們一直沿用的風險因素,預警能力不足?

 

心臟病風險評分的概念始於弗雷明漢(Framingham),他舉列出風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血脂異常、血壓和吸煙。較近期的研究(Prospective Cardiovascular Munster PROCAM)則界定8種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家族是否有早發心肌梗塞糖尿病血壓高吸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這些風險因素的預警能力已相當高,但仍有一部份人并沒有這些因素,卻心臟病突發。

 

近年發現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正常,仍有機會心臟病發。更重要的是多至1/2至1/3的心臟病患者有這些跡象,這正正說明單靠傳統的風險指標,并不足夠,我們需要發展新方法以便有效預警。

 

「發炎」在血管硬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檢查不同炎性指標,包括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能預測心臟病發的機會。其他能預測心臟病發的測檢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血糖指數心血管鈣化評分(calcium score

 

起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P)引起血管發炎促使血管硬化

超敏C反應蛋白是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Tillett和Francis於1930年發現,他們在肺炎病人的血清中發現這種物質。當鈣離子存在時,蛋白對肺炎球菌C多醣體產生反應,因此蛋白被稱為C反應蛋白。

 

C反應蛋白具有免疫功能,由於它促進血管黏合份子的分泌和巨大細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功能,因此它能直接促進冠心血管硬化。

 

基於C反應蛋白在很多疾病中都會升高,不具特異性,用於預測心血管風險的功能有局限,因此科學家發展了超敏C反應蛋白測試,一個更具特異性的指標。不同研究發現,超敏C反應蛋白是一個獨立、強而有力的心血管病風險的指標。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正常,若超敏C反應蛋白過高,患者有心血管毛病的風險仍會很高。它比單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更能預測風險。

 

至於超敏C反應蛋白的水平及它的風險,可參閱表1。一項研究比較了超敏C反應蛋白偏高和偏低的群組,發現最高1/4的一組心臟病發的機會較最低1/4的一組高2-4倍。我建議這方面的檢查宜每年一次,若有任何發炎,應待感染好轉才能進行檢驗。

 

表1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及心血管病風險

水平

心血管毛病的風險

>3mg/L

高危

1-3mg/L

臨界

<1mg/L

低危

對症補健食品:深海魚油(Omega3, 菠蘿蛋白酶

 

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高易致血栓塞

纖維蛋白原是一種蛋白,在血凝的過程佔重要的角色,它在肝臟製造,製造量視乎溫度、膳食、女性荷爾蒙水平、年紀和是否有損傷等。

 

一項後設分析研究涉及31項前瞻性研究,從154.211個自願人士身上,發現纖維蛋白原與心臟病發的相關性很強,當纖維蛋白原的水平升高1g/L,心臟病發的風險便增加一倍。

 

寒冷時,纖維蛋白原的製造量可增加23%。這解釋為甚麼在冬天時,心臟病發和中風的人數遠較夏天為多。攝入動物脂肪和肉類及服食避孕丸,都增加纖維蛋白原的生產量。有損傷時,纖維蛋白原的製造量可增加達4倍之多。當血液內的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血液內的紅細胞就會結集、變形,血液變得黏稠  、血流減慢,影響組織的氧氣供應。

 

當身上的傷口,附近的血小板便會凝集。纖維蛋白原被酵素分解,形成纖維蛋白,堵塞傷口,減低出血的機會。這種自癒的功能對防止傷口繼續出血異常有效。但當傷口處於血管內時,這種自愈的的功能對防止傷口繼續出血異常有效。但當傷口處於血管內時,這種凝血機制便可製造麻煩;動脈內的粥樣斑塊破裂時,局部就會出現血凝、阻塞血管,引起心臟病發。

 

研究人員根據心臟病發的風險將纖維蛋白原的水平分為三級(表2)。

當纖維蛋白原的水平超越300mg/dL的濃度時,就應該採取措施減低心血管毛病的風險。

 

表2纖維蛋白原的水平與心血管病得風險

 

水平

心血管毛病的風險

>460mg/dL

高危

401-460mg/dL

偏高

300-400mg/dL

臨界

150-299mg/dL

正常

 

對症補健食品:木瓜精粉(Green Papaya)

                       納豆激酶(Nattokinase 

 

高同型半胱胺酸(Homocysteine)比高膽固醇危險四倍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含有硫的氨基酸,源於食物中甲硫氨酸(methionine),一種氨基酸。哈佛大學McCully 博士,在1969年發現血液中含有大量同型半胱氨酸的小童,通常都有嚴重動脈硬化,多會早逝世。他認為半胱氨酸是導致動脈硬化的原因,由於這種論調與當時的理論大相逕庭,被認為是異端邪說,McCully博士因此被逐出大學。

 

然而,隨着研究的增加和對同型半胱氨酸認識的加深,科學家們慢慢認識到它對心血管毛病的影響。

 

當有足夠的葉酸、維他命B6和B12時。膳食中的甲硫胺酸(methionine)會轉化為半胱胺酸(cysteine),一種無害的物質。但當缺乏上述的維他命B時,甲硫胺酸便會轉化為同型半胱氨酸。因此身體會否製造同型半胱氨酸,視乎甲硫胺酸和維他命B6及葉酸的攝入量。

 

當蛋白質攝入量增加時,甲硫胺酸的攝入量亦相繼增加,增加製造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飲用太多咖啡或利尿的飲料,如啤酒會增加維他命B的流失量,亦會間接增加血液內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簡單來說,要減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我們不宜食用太多蛋白質,亦需要適當的補充複合維他命B。

 

印度有研究發現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能準確預測心血管病的風險。至於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值,請參考表3。一項加拿大的研究發現南亞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較歐洲人為高。當水平為12u mol/L時,心臟病發的風險增加兩倍當水平增至多於15u mol/L時,病發的風險可增加至三倍。

 

表3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心血管病的風險

 

水平

心血管毛病的風險

>14 u mg/L

高危

10-14 u mg/L

臨界

<10u mg/L

正常

對症保健食品:乙醯半胱胺酸(N-Acetylcysteine(NAC) 卵磷脂(Lecithin), 維他命B6, B12, 葉酸

 

血管硬化可以逆轉嗎?

如果你問西醫,血管硬化(鈣化)是否有藥醫,西醫答無藥醫,只會繼續開降血壓藥及降膽固醇藥給你,並叫你注意飲食,多點造運動。通了波仔亦不能改善血管硬化情況。

 

西醫理解,血管會隨著年紀增長,繼續硬化。所以有一個動脈硬化檢查,叫血管年齡測試,在浸會醫院(招顯洸心臟科中心 tel 23398977)有得造,費用$525,大約需時十分鐘,是非侵入性的。原理是檢測脈博傳播速度,血管愈硬,它的速度愈快。它可以測試血管硬化的程度及血管栓塞的狀況。

 

逆轉血管硬化?

其實血管硬化是可以逆轉的!徐了注意飲食及適當運動外,要控制血糖到理想水平(不是有糖尿病才控制血糖水平)及補充營養補健食品。

 

一般常人的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份量,以5毫莫耳(mM)為健康標準,意思是指每100cc的血液中,包含約90毫克葡萄糖。倘若早上空腹時量得血糖在6毫莫耳或以上,便是過多的現象,需要開始控制飲食中的糖份及增加身體活動。血糖本身不會傷害身體,但血糖會與血液中蛋白質化合後,會造出一類叫糖基化終末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uducts , AGE),例如一個叫4-羥基壬烯酸(4-Hydroxynonenal,4-HNE)的化學物。4-HNE毒素在血液中通過循環系統到達人體各器官,令身體血管硬化,並傷害視網膜、心臟、腎和神經,分別導致失明、心臟衰歇、中風、腎衰歇及神經病變等等症狀。

 

個案分享

高先生66歲有血管栓塞及血管硬化情況血壓140/90。他半年前到浸會醫院量度血管年齡是78歲,當然不理想,於是他積極控制血糖。

 

空腹(Fasting)                        

 <5.5  想理                            

 

糖化血色素(HbAIc)                    

   

檢查血中糖份過去平均三個月數值        

 

 <5.5  理想

6.0--7.5 糖尿病前期

>7.5 糖尿病,要看醫生並可能要吃西藥控制血糖     

  

軟化血管,可以服用補健食品

 

(葡萄籽素+洋蔥素)複方 抗氧化保護血管壁。

 

維他命D3/K2  去血管鈣化。

 

降低血糖,服用補健食品

大花紫薇素(GlucoFit將血中葡萄糖送入細胞及

武靴葉 (Gymnema Sylvestre 阻隔澱粉質變為葡萄糖

                     

血管年齡                   78歳     半年前

                                71歲     現在

 

血壓                         140/90    半年前

                                120/80    現在

 

半年後再測發現血管年齡降到71歲,進步了7年。令他十分高興及興奮。他會如常注意飲食+運動。並繼續保持控制血糖。繼續服用補健食品希望6個月後再測一次,能將血管年齡降到65歲,跟自己真實年齡差不多就好了。

高先生現在不用,服降血壓藥、降膽固醇藥。

 

在日本有一名硏究自然療法的醫生叫

南云吉則 Yoshinori Nagumo 具有令人訝異的年輕體格:「實際年齡56歳(2013)、血管年齡26歲、骨格年齡28歳、頭腦年齡38歳。」

 

認識冠狀動脈鈣評分 (Calcium Score)

與上述的檢查不同,測量冠狀動脈鈣評分不是通過檢驗血液進行,而是通過電腦掃描管心臟動脈而得出的。電腦掃描可以測量冠狀動脈是否硬化和受影響的位置和大小。鈣化通常於粥樣斑塊處,當粥樣斑塊發炎和破裂時,鈣質便會沉積在發炎的位置,以作修補。病例研究亦證實了這點;冠狀動脈鈣化的位置就是斑塊曾經破裂的地方。

 

血管斑塊20%含有鈣質;因此從鈣評分就可以估計斑塊的容積。研究發現如果沒有接受任何治療,鈣化的容積會以每年30-35%的速度遞增。鈣評分亦會隨年紀而增加。

 

冠狀動脈鈣評分是獨立和有效預測心血管病發風險的方法。當鈣評分為0或冠狀動脈沒有鈣化時,在2-5年間有心臟病發的風險非常低。當鈣評分為正數時,則顯示有心臟病發的風險;風險可隨著指數而曾高(表5)。研究發現鈣評分較心血管造影,更有效追蹤病情。定期的掃描冠狀動脈,能知道鈣評分增加的速度,從而知道血管斑塊破裂和惡化的速度。心血管造影只顯示在動脈內的血液流動。要追蹤動脈硬化的速度,宜每一至兩年作電腦掃描,檢查冠狀動脈。

 

表5冠狀動脈鈣評分與心血管毛病的風險

鈣評分

心血管毛病的證據

0

無證據有心血管病

1-10

輕微的心血管病

11-100

輕度的心血管病

101-400

中度的心血管病

>400

嚴重的心血管病

除了上述各種較新的測試,亦需要檢測各種膽固醇、血脂和血糖的水平、它們都有預測心血管毛病的功能。然而,我們不可依賴一兩種指標作預測,需要結合患者的其他風險因素,作出治療方案。

 

對症保健食品 : 褐藻糖膠 (Fucoidan)

                       維他命B3

                       骨質膠原(Collagen)  

 

補健DIY

 

以上健康及補健資訊,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作診斷,預防,治療任何疾病之用,如有任何問題,請向有關專業醫務人士諮詢。  

 

 

搜尋維康的文章

 

要搜尋惠康網頁(www.wenden-health.com)內之文章,最有效的方法是:用Google搜尋器,打進有關植化素的名稱或補健食品的名稱,例如「蘋果果膠」,「綠茶素」或「黑加倫子素」等。或你需要找尋症狀的名稱,例如「血管硬化」,「糖尿病」、「濕疹」等。隔空之後,再打進「補健DIY」或者是「维康健康」,按下去找尋,就會彈出你希望找尋的文章。可能有3一4篇彈出來。

 

搜尋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有關病症與天然補健食品(植物生化素)的研究報告:

 

使用pubmed (由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屬下的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開發網站)的翻查全球各大學醫學院學者之醫學研究報告(或文獻),網址: www. pubmed.gov,這個網站資料是全部免費, 讓大家去探索及求證由網站或坊間傳來之補健及養生方法"是否"有根據。

例如:搜找乳癌(breast cancer)/癌細胞自滅(apoptosis)/綠茶素(Green Tea)的研究報告。打進breast cancer/apoptosis/green tea,就可彈出全世界大學醫學院之最新研究報告。可用中文翻譯閱讀。

 

 

 

 

 

 

 

All products are not registered under the Pharmacy and Poisons Ordinance or the Chinese Medicine Ordinance. Any claim made for it has not been subject to evaluation for such Registration. The products listed in this web site are not intended to diagnose, treat or prevent any disease. For any question, please consult you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本網站內所有的產品沒有根據 «藥劑業及毒藥條例» 或«中醫條例» 註冊, 和作出任何聲明 (聲稱),亦沒有為此該等註冊而接受評核。 本網站內所顯示的內容及產品並不會供作診斷﹑治療或預防任何疾病之用。 如有任何問題,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